洞察群落动态:Agnishikhe Kumar的生态学探索之旅

2025年04月22日

“观鸟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爱好,而是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西交利物浦大学博士生Agnishikhe Kumar

Agnishikhe Kumar是西浦的一名博士生,她专注于研究混种鸟类群组及其在岛屿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她对生态学的热爱始于童年,在印度班加罗尔郊外成长的经历中,她常常深入大自然,,观察当地自然保护区附近的野生动物。

(遇见大山雀)

童年对生态学的启蒙

Kumar走上生态学这条职业道路的过程并不寻常。

“我总觉得自己与大自然和野生动物更亲近,而不是喧嚣的都市生活。我们家住在自然保护区附近,也正因如此我有许多与野生动物亲身接触的经历。”她说。

在印度的基督大学,Kumar主修生命科学,并加入了一个名为“绿色军团”的学生组织,这激发了她对野生动物生态学,尤其是鸟类生态研究的兴趣。她还参与了关于鸟类及其他社会性动物行为的研究项目,进一步加深了她对动物行为和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兴趣。

“在大学里,我逐渐被鸟类生态学所吸引,尤其是对不同物种为何会聚集在一起,以及这种现象如何随着环境变化而调整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逐渐发展成我至今仍在追寻的研究方向。”Kumar解释说。

(Kumar的野外考察:浙江省千岛湖)

跨国研究的推

完成本科学业后,Kumar前往捷克共和国,在南波希米亚大学攻读生态学硕士学位。她的研究考察了鸟类物种之间的优势等级如何影响相互作用,特别是在多谷物种子喂食器处的表现。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她结识了西浦的Eben Goodale教授,他是一位在混合物种动物群组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

“我联系了Goodale教授,并向他表达了我对研究混合物种鸟类群组相互作用的兴趣。他非常支持,但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当时无法开展任何项目。等到我硕士毕业之后,我非常高兴能够作为博士生的身份加入他在西浦的实验室。”她说。

如今,作为西交利物浦大学博士项目的二年级学生,Kumar的研究深入探讨了物种多样性与鸟类群落中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她的工作包括研究混种鸟类群组的反捕食行为,从而了解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如何塑造它们之间的沟通模式。

(在南波希米亚森林中考察)

“混种鸟类群组是一道壮观的景象,也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研究的现象!不同鸟类聚集在一起无论是为了觅食还是寻求安全,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它们可能通过相互协作获得更大的生存优势。”她解释说。

从印度搬到欧洲,再到中国,Kumar也面临了不少挑战。

“刚开始时,语言障碍确实带来了一些不便,但我渐渐学会了适应。我生活过的每一个国家都让我从不同角度体会到了多样的生活方式。”她说。

对她而言,西交利物浦大学所在的城市-苏州更是独具魅力。

“苏州是一个理想的自然之城,这对我的研究至关重要。同时,我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国际学生,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让我受益匪浅。”她补充说。

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她希望为生态学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并进一步理解鸟类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

“观鸟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兴趣,更是一种探索世界的独特方式。通过我的研究,我希望揭示物种间交互以及它们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内在规律,尤其是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她说。

展望未来,Kumar希望通过博士后职位继续她的研究。尽管她对环境非政府组织或保护领域的机会持开放态度,但当前她的重心依然是完成她的博士学位,并推进物种相互作用动态方面的知识。

“我们仍然有太多需要探索的东西,尤其是在全球变暖和栖息地丧失的大背景下。”她说。

对于想要出国深造或投身生态学研究的人,Kumar 给出了简单而真挚的建议:“追随你的热情,坚持你所热爱的事业——它会引领你走向一条充满意义的道路。”

(Kumar拍摄的苏州照片:穹窿山森林中隐约可见的连绵山丘)

(阳光洒在西山岛)

(走进树山的宁静林间)

(沿着苏州老城的水边散步)

记者:王璐谣

编辑:寇博

照片: Agnishikhe Kumar

2025年04月22日



【网站地图】【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