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大学开放的科研环境助力高中生科学兴趣培养

2025年09月11日

今年刚刚从山西太原高中毕业的王高沐懿,在19岁的暑假里并没有选择休息,而是来到西交利物浦大学,走进神经科学实验室,开启了一段特别的科研体验。

在确定大学专业之前,19岁的她希望通过真实的科研体验,深入了解生命科学。在一位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就读的朋友推荐下,她主动联系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理学院生物科学与生物信息学系的Alan Kaluev教授,表达了暑期志愿参与其实验室工作的意愿。

生物科学与生物信息学系主任孟佳教授表示:“高中生主动提出这样的请求非常少见,她的积极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我们决定给予这次尝试的机会。”

这一决定也符合理学院一贯的理念。理学院院长John Moraros教授解释说:“我们致力于为所有具有求知欲的人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化科研环境。支持像这样有热情和潜力的年轻人才,是学院的重要使命。”

在科研中积累经验

刚进入实验室时,王高沐懿心里也曾紧张:“我担心自己跟不上节奏,或者无法融入团队。”不过,在完成基础培训后,实验室的老师、SURF暑期科研学生以及本科志愿者们给予了她很多耐心和帮助,让她逐渐树立了信心。

很快,她从一名旁观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主动向Alan Kaluev教授汇报进展,尝试提出实验思路,并参与学术讨论和论文写作。

在夏季期间,她参与了多个神经科学项目,其中包括利用斑马鱼建立睡眠剥夺引起的慢性应激模型。同时,她还协助一支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学生团队开发了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新系统,用于评估斑马鱼的口面部运动。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斑马鱼模型模拟口部运动障碍——这是一种在多种严重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中风和癫痫。

回顾整个暑期,她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经历。从实验设计到数据分析,我完整体验了科研的全过程,也在团队合作中学到了很多,更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我非常感谢XJTLU给予的机会。”

实验室负责人Kaluev教授评价说:“她展现了超出年龄的成熟和投入。能够指导对科学有真诚兴趣的年轻人,总是令人欣慰。她很快融入了团队,并对研究工作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在XJTLU,不论学业阶段如何,只要怀有探索精神,都会得到支持和鼓励。这也是学校坚持“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体现。”

内容素材: Alan Kaluev

编辑、翻译:王璐谣

审稿:John Moraros教授、Alan Kaluev教授

2025年09月11日

【网站地图】【sitemap】